在盛唐时期,社会经济的繁荣、文化的发达为饮茶之俗的全面兴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这个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都处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状态,茶叶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消费品,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。同时,皇家的重视和指导也对饮茶习俗的推广起到了领头作用。佛、道两
1. 社会经济的繁荣为饮茶之俗的兴盛提供了基础
在唐代,社会经济的繁荣为饮茶之俗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唐王朝自李世民开创“贞观之治”,为王朝的强大昌盛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到了李隆基在位之时,在姚崇、张九龄等一批能臣干吏的励精图治下,创造了“开元全盛”的空前繁荣的景象。正如杜甫的《忆昔》一诗所描绘:“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”
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条件下,作为社会消费品的茶叶,自然也日益密切的走进了每个大唐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。此后的唐王朝虽经历的“安史之乱”的社会大动乱,北方经济遭到了重挫,但随着社会再次的恢复稳定,人们已经开始养成的喝茶习惯却并不因此而消减,反而出现了井喷发展的态势。
2. 皇家的重视和指导对饮茶习俗的推广起到了领头作用
唐代宗后,朝廷内凡举考、论经修志、较量文章,“宫人已下待茶汤。”唐时,中国成为世界文化经济交往中心,赠茶又是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,使得饮茶习俗随之流传国外。唐代最高统治者直接提倡饮茶、热衷茶事,皆因茶体现了皇家的意志,适应统治的需要,利于国家的统一、社会的安定、经济的繁荣。因而茶的地位由此上升到国家政治经济的高度。
3. 佛、道两教兴盛对唐代茶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
佛教、道教在唐朝的兴盛也为茶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。首先,禅教在中国,最开始之时也只是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南朝的建康(南京)和北朝的洛阳,但并未出现大的发展。然而,到了唐朝情况则大不同。先是玄奘取经归来引来轰动,加上武则天时期对佛道两教的大力支持,尤其是佛教在这一历史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。
武则天本人特别迷信,曾经在长安建造了“明堂”和“天堂”两个圣地用以摆放大佛,甚至还诏令天下断屠、禁渔长达八年之久。在她的支持和推崇下,“寺院经济”破茧而出,寺庙、道观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国各个角落,致使无数青壮人士纷纷剃发出家,也因此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僧道队伍。
这些僧尼道众平日里坐禅、清修之时,与枯燥孤寂的修行相伴的唯有茶。如《封氏闻见记》记载,开元年间,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,到处煮茶,相效成俗,极大的引导了烹茶饮茶在北方的普及。诗人杜荀鹤所作《题德玄上人院》一诗所描绘的场景尤为贴切:“刳得心来忙处闲,闲中方寸阔于